无障碍版 长者助手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 政策解读

【媒体解读】《中山市扩大有效投资十八条》

信息来源:南方+ 发布日期:2022-02-15 分享:

  政策文件: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山市扩大有效投资十八条的通知

    2022年1月,古镇快线主线、南朗快线相继通车,中山构建“三环十二快”干线公路网的愿景更进一步。随着一个个有效投资落地落实,一大批支撑经济发展的“跑道”建成,正在把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条件转化为现实优势。

  当前,中山经济正处在爬坡迈坎、逆势挺进的关键时期。发展干劲足、势头好,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在多重任务并行、时间越发紧迫的压力面前,中山如何稳定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2月15日的中山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中,中山市出台《中山市扩大有效投资十八条》,从提速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要素资源保障、激发社会投资动能、拓展投资发展新空间、打造一流投资环境等五方面出发,锁定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的目标,力争做大投资底盘、扩大有效投资,重塑中山发展新格局。

  超前提速

  中山2022年交通领域投入超300亿元

  “全力落实年度投资目标。成立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服务办公室,重点加强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这是十八条的第一条。

  重大项目就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最有力载体,重大项目推进的成效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产业转型的快慢。围绕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基础、民生事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十八条提出中山要在2022年内完成投资655亿元,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在建项目施工强度,中山将建立新机制,实行重点项目每半个月一调度,每季度举办一次集中动工仪式,推动计划新开工项目及早开工建设,逐月落实投资月度计划。

  在刚过去的2021年,中山全力推动大交通建设,破解“交通之困”,去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额超300亿元,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省14.6%,投资总额排名全省第一。2022年中山将投入320亿元,推动深江铁路(中山段)开工建设,推进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南中高速等项目建设。

  新基建同样需点火升温。在十八条中,中山将“以工业互联网为主体的专用网络”“市级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等新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全市投资布局当中,并强调要推动以中山科技创新园、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等为代表的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要素保障

  中山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

  稳投资离不开资金支持,中山扩大有效投资的钱从哪儿来?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地方建设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对于扩大有效投资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十八条,中山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储备项目前期工作,对于项目进度快的项目优先予以专项债券发行额度支持,做足备工备料,形成尽可能多的实物工作量,并按照进度及时拨付至项目单位。

  过往,重大项目及基础建设因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所以投资主体多是政府部门及相关国企。新时期扩大投资的覆盖面不同,其资金投入来源也逐步差异。未来,中山将通过PPP、特许经营等投融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助推重要领域、重点行业、重大工程建设;此外,尝试搭建中山市母子基金体系,牵引市内外资金以股权投资方式进入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更新、行业并购、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领域。

  资金支持力度加码的同时,政策配套举措也在加码。十八条提出,中山将全力支持建设项目的资源要素供给保障,加强省市重点项目用地、用海、用林指标统筹调配:如增强能耗总量管控弹性,对于新上项目,大力支持民生及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项目发展;又如,对于高质量编制完成环评文件的重大项目,实行环评审批一次性办理;对基本不产生生态环境影响的重大项目免于办理环评手续。

  激发投资

  建设打造10个万亩级主题产业园 

  扩大有效投资,离不开承载资金的空间和产业。

  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土地瓶颈已严重制约了中山工业发展,本土企业增资扩产难,招商项目落地难,难在工业用地空间不足。空间在哪儿?就在全市的村镇低效工业园。2021年至今,中山大力推动“工改”,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沙溪镇,已梳理出“1核9区”共十个镇村低效工业园,总面积约3300亩。其中1核是2022年将重点推进的超千亩凤凰产业园,9园是指9个30亩以上可连片改造的低效工业区,总面积约1500亩。

  在小榄镇,以5000亩村集体产权为主的村级工业园作为“突破口”,正谋划打造永宁、联丰、九洲基、高沙四个千亩连片主题产业园,带动村集体与私人混合的10000亩低效产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助推高端制造、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山各镇街基于自身用地情况和产业基础,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工改”的精准化、专业化。为加速中山“工改”,十八条提出综合运用财政奖补、用地规划政策松绑、优化提升审批效率等手段,力争在三年内完成4万亩以上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此外,设立“工改”投资基金,为“工改”重点项目提供多种途径的资本金支持。

  在产业载体方面,中山计划加大对产业发展的统筹力度,谋划建设智能家电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研发与高端制造产业园、清洁能源与智能装备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新材料(原料药及化工)产业园、光电与智能终端产业园、健康医药产业园、科创与总部经济产业园和中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显示产业园)等10个万亩级主题产业园。

  拓展空间

  “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 

  十八条中指出,拓展投资发展新空间,关键在落实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

  强化“东承”功能,高水平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重点在对接“科创之都”深圳,以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为核心承载区,联合深圳共建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重点推动健康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数字经济、特色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合作发展。

  深化“北融”发展,高起点谋划与广州南沙、佛山顺德的融合发展。在广中交界片区谋划融合发展平台,对接广州研究提出产业协同等方面合作共建任务。在佛中交界片区谋划融合发展平台,对接佛山研究提出规划统筹等领域合作共建任务。

  加快“南联”步伐,高标准谋划珠中江融合发展平台。在珠中江交界片区谋划融合发展平台,研究提出三市合作共建任务。建设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与珠海共建湾西情侣路,谋划建设裕洲沙心岛高新科技产业园(横琴—坦洲产业合作园)项目。

  发挥“西接”作用,高质量谋划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下称“发展区”)。联合珠海、江门编制实施《发展区建设总体方案》,布局建设一批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加快珠中江干线长输天然气管道项目前期,配合推进珠中江供水一体化。

  服务提升

  建立常态化服务企业现场办公会机制

  继中山系列服务企业政策落地之后,十八条提出要发挥市企业诉求“马上办”作用,加大“四上”企业服务,建立属地领导联系挂点联系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激发企业增资扩产活力。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推动按照项目类型、投资类别、规模大小等分类审批改革,推行“清单+告知承诺制”“一站式”审批监管。

  完善工程风险分类分级管控机制,探索中风险等级项目的工程建设许可和施工许可阶段合并审批,对于低风险等级项目在报批报建时实行告知承诺制。加大对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化项目前期工作流程。

  深入推进区域评估,对项目建设前置性评估事项提前进行统一评估,供区域内投资建设主体共享共用;推行两阶段施工报建,加快项目落地建设进度。

  【采写】伍杰 苑世敏


Baidu
map